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2025-10-30 04:33:57 | 高三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性质:民办
标识代码:4151013672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
“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高三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

文:李佳霖

图片为网络配图

历时近4个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日前正式结束。出水的1.2万余件文物,尤其是首次发现的蜀王金宝以及兵器“三眼火铳”,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发掘中,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地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以下简称“探测团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绘制出一幅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为摸清遗址分布范围,确定古河道的准确位置以及掌握水下文物分布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扫描成像绘制“3D藏宝图”

明末战场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当地一直流传着“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因遗址遭到严重盗掘,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2017年至今,该项目开展了两期考古发掘工作,共出水文物4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也确认了其形成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张献忠与明代参将杨展“江口之战”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发掘项目,在同类型考古发掘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水下考古探测本身难度比较大,而且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水文环境复杂,单件文物的几何尺寸较小,文物埋藏在水下的卵石层中,分布零散、规律复杂。”探测团队技术负责人周军说,正因为此,此次考古发掘必须创新研究思路,改进探测方法技术,才能获得有效成果。

由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家地学单位组成的探测团队,于2017年12月入驻江口镇,采用水上电阻率成像法、高精度磁法、频率域电磁法等探测技术,对超过10万平方米的探测区域进行了扫描成像,绘制了一幅“3D藏宝图”,最终确定了古河道遗址的位置,并综合河床基岩起伏状况进行分析,为“沉银有利储集区”的划定提供了有力证据。

据悉,“3D藏宝图”的绘制实现了两大技术创新,一是设计了水密天线系统,研制了水陆两栖地质雷达;二是实现了大规模漂缆式电阻率探测与成像,保证了水下探测的良好效果。此外,多源数据的综合解译与建模工作的开展,也使得探测成果的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

助力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

在2017年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一期考古工作中,探测团队就积极参与。“一期考古工作探测区域范围较小,而且是在水抽干了之后进行,探测难度相对较小。二期考古工作探测范围是水面和水下,难度较大,而且探测面积是一期考古探测试验面积的数十倍,仅发掘区南段的一处探测区就超过了2万平方米。”周军介绍,探测团队沿着河流的方向,按照5米的线距设置了水上电阻率成像法测线18条;在垂直河道的方向,按照12米线距,设置了两栖电阻率成像和地质雷达探测剖面9条,较好完成了对水下地层结构的探测任务。

经过对探测结果的分析,水下文物的储集区逐渐明晰。周军表示,水下金属文物的运动和富集规律与河道基岩的结构特征有关,通常河流弯道中的“凸岸”是有利于物质堆积的区段。“我们利用水上电阻率成像法等探测手段获取河床基岩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中基岩构成的‘凸岸’区域就是要关注的重点。已经完成的水上电阻率探测剖面接近90条,为判定河道中哪些地方更有利于文物富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周军说。

“基于文物自身的物理属性,同时结合水下物质堆积区所应具备的基岩结构特征,我们最终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案,力争通过不同的科学视角判断可能的文物富集区段。”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王永华说。

“现场发掘成果充分表明了我们的理论分析和探测方案是基本准确和可靠的。”周军表示。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也表示,“3D藏宝图”的绘制,使得接下来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能够有的放矢,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

为水下考古提供了参考

随着岷江汛期的来临,遗址二期的考古工作接近尾声。目前,探测团队正在抓紧时间处理此次探测采集到的大量数据。“目前探测的面积仅仅是江口遗址的一小部分,探测团队将持续跟进江口考古项目,争取尽快为整个遗址区域测绘出更加准确的‘3D藏宝图’。”周军说。

“本次探测工作是传统考古学与无损探测技术的一次高度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会愈发广泛。”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绪本表示。

“这次科技考古研发的两栖探测方法、装备和融合处理与解译平台,在复杂水域环境水下探测中得以大规模应用。探测工作中所采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对于江河、湖泊、浅海滩涂环境中的地下探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胡光岷说。

“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院校专业: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96元;各类实验实训室239个;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师资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11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33.6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9.43%。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10余次在全国全省专业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3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学习;学校承担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600余万,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转型改革 学校于2016年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实现办学思路“四个转向”。转型改革经验2次被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题报送省委省政府等四大班子,并转发至全省各地(市、州)和各高校学习推广,先后8次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10余次被媒体报道。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建设以“三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50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3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定点扶贫民办高校。践行“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模式,2016年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8项、双创竞赛获奖111项、学科竞赛获奖6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人才培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重点面向“新工科”“新商科”,探索以“产教融合、实训贯通”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为96.2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万余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成效显著。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在全省作交流。民办高校“党建改革”获省级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学校声誉 近三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中学信赖的四川省十大本科高校。2019年“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位列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2017-2021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三年综合实力排行四川同类民办大学第一。,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施策,认真整改,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其他信息:

四川工商学院(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高校党建改革”重点项目试点院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一、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四川工商学院是民办院校,不是公办院校。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2个校区:成都校区、眉山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76.15亩,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下设11个二级学院,设有73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33个;在编教职工1170人。 二、四川工商学院怎么样? 1、我们学校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学校宿舍除了周五和周六,每天晚上都要查寝,住宿条件很好,每个楼层都有热水,刷卡打水什么的还是很方便的。 2、学校很美,师资力量强大,老师很认真负责,学习氛围浓厚,食堂很有特色,尤其是校园餐厅,学校的配套设施非常完善。 3、本校的师资力量很强,老师都很负责任,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学到很多知识.老师讲课结合实际案例,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就业前景好。 4、学校校园的绿化工作做的非常好,绿化面积很大,师资力量雄厚,学生众多,主要以会计专业和经济专业为主要专业。教师上课认真学校建设好,管理要求严格学生素质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 5、学校的教学设施先进,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我就读的专业专业课都是采取小班授课,基本每个学期都有一到两门外教教授的课程,十分有利于提高口语能力。专业内会举办各种各样关于教学等类别的比赛。 三、四川工商学院学术研究。 1、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成立了中小企业研究所、竹编产业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研究与服务机构5个。 2、科研成果 2019年,学校申报的《国家校园足球战略背景下幼儿足球游戏活动课程体系创建研究》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财政批准研究经费8万元。申报的《眉山市信息安全攻防与应急演练平台》获得眉山市2018年本市级科技计划立项,获政府资助研究资金30万。《东坡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新时代信息化视野下“三苏文化”元素文创产品发展路径研究》和《基于竹编产业集群谈产教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三个社科项目获得眉山市2019年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获得政府资助研究资金1.2万元。《好奇惊叹沉思—“江口沉银”的时代价值及其社会心理学意义》获得眉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获政府研究资助资金4000元。 2020年,学校获批市厅级以上纵向课题立项190项,完成各级科研项目结题82项,申请专利105项。 3、学术资源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建有成都校区、眉山校区两座独立的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9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991个。多媒体阅览室座位290个,有纸质图书231.8万余册,纸质期刊1541种,电子文献120万册(种);建有资源综合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资源,除自建的东坡文化专题数据库以外,还根据学科需求配套购买了超星、维普、国研网等多个商业数据库。 四、四川工商学院办学条件。 1、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在编教职工11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33.6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9.43%。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 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谢锦、杨元芳、楼佳、邹松、周珞璟。 四川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周永强,2020年)。 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电子商务教学科研团队(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科研团队(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科研团队(2019年)。 2、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有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 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兴通信学院。 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 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专业:环境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 四川省本科高校应用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产品设计。 四川省级综合改革专业:社会工作、电子信息工程。 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 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科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电讯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工商学院肇始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工程学院”。200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四川工商学院”。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现在大家了解了吗?

四川江口沉银地质员揭秘 25年前就曾绘出藏宝图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四川江口沉银地质员揭秘 25年前就曾绘出藏宝图的相关内容。

今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文物部门宣布出水珍贵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沸沸扬扬的江口沉银也随着文物重现天日,而慢慢归于平静。

“其实早在25年前,我们几位老地质员在保密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江口沉银’藏宝图。这次发掘最终证实,就是25年前藏宝图标的位置。”5月14日,四川地矿局一位地质人员透露了这样一个秘密。

李明雄展示当年探宝[江口沉银]的藏宝图。李逢春摄

5 月14 日 下午,四川地矿局物探队原副总工程师李明雄的屋 门 打开。一卷泛黄的图纸铺展开来,这份手 绘 于1993年的“探测金属工作成果图”,在彭山县双江镇府河与古南河口交汇处下游至邬店渡口,标注了疑似沉银的概率和埋深水下的深度。“手握沉银藏宝图25年,我从不敢动私念,这是对国家绝对忠诚。”

省社科院专家

请物探队参与寻宝

李明雄将图纸铺展开来,两张泛黄的图纸,一张是1:5000比例的《四川省彭山县双江镇地区探测金属工作成果图》,一张是1:10000的地质示意图。这两张图均是他根据测量数据手绘,图纸上的标注也均是手写。

今年已77岁的李明雄,25年前赶赴彭山江边秘密寻宝的记忆也随之铺开。

1992年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明清历史的专家王纲教授来到物探队,找到了当时队里彭山籍52岁高工李明雄。王纲表明来意,希望地质科技人员参与,进行彭山县双江镇地区“江口沉银”勘察。

“江口沉银”四个字,让本是彭山人的李明雄心头一亮。“我考大学出去前,就是在彭山度过的。在我们老家,民间早就有‘江口沉银’的传说。还有娃娃都会唱的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得成都府。”

水底出土的金首饰。

李明雄答应了,并向队上作了汇报。李明雄从小在彭山县长大,1960年考入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就读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5年开始一直从事地球物理勘探,足迹踏遍了四川、河南、青海、贵州、安徽、陕西、内蒙古、新疆。

他回忆说,接到任务当时有点兴奋,在他的家乡,石龙石虎没人见过,但小时候听说过有人从河底摸起过铜关刀,有人在双江镇钓鱼时意外钓起来了一个银元宝;也听老人常说起张献忠十万大军把金银沉入江底的故事。“我从小就想,要是谁能钻到江底,真找到那些金银财宝在哪,那该多好啊!而现在有人让我干这样的事情,我又是搞地质勘探的,接到这个任务很兴奋。”

秘密找宝

打幌子搞“水文测量”

1992年12月,时任彭山县长助理吴景才主持了合作探寻江口段河道文物的会议,就探测范围、时间、探测手段、技术力量等做了议定,这是一次高度保密的会议,物探队作为勘探技术队伍,将无偿进行勘探工作,彭山县政府只为勘探人员提供食宿方便。

李明雄指着油墨浓淡不均的手绘图纸,详细讲述了当年的探测范围,双江镇街北段往北500米处府河与古南河口交汇处下游至邬店渡口之间,全长约3公里。宽以府河上游的右岸至左岸河道100米范围内,探测深度为地面(或水下)6米左右。

1993年1月3日,李明雄一行10人从成都出发到达双江镇,开始紧张有序的探测工作。地质示意图上,记录了区域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踏勘发现,工作地段大部分在府河和岷江河道中,河道及河滩地为无磁性和激发极化率较低(小于2%)的岩石出露地区。“这个概念比较专业,但它显示这是极小磁性干扰的地区,有利于开展激电法和磁测法等物探工作。”

当时正逢寒冬,岷江上寒风凛冽。李明雄几个人坐着船,在一段区域内勘探,“一些水流湍急的区域,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探测机械无法正常工作,经常需要反复调试,当时拿仪器的手冻得通红。”

几个坐船的人总在这一片江面活动,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注意,很快就传开了消息:有人在找沉银。李明雄清楚记得,勘测的几天里,几乎每次船一靠岸,就有好奇的村民问是不是找张献忠沉船的宝贝,“我们自然一个字不能透露,还要打幌子,哪来的什么张献忠沉银,那是豁人的,我们在搞水文测量。”即使这样打幌子,几乎每天在江面探测时,岸边总站着一些好奇的当地村民,希望能获得一些讯息。

手绘藏宝图

25年后完全吻合

在3公里的河道,地质人员利用激电法和磁测法的相关仪器,每隔200米确定一条勘测线。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他们的做法是,勘测线两岸先在事先确定的测点各稳稳地埋下一根木桩,然后用一根绳索将两岸木桩连接起来,载有工作设备和人员的船只顺着绳索开展工作,每隔5米就要进行一次探测,一条200米长的工作线上,就需要密密麻麻布置40处探测点。有些重点点位,还要反反复复核查很多遍。

水底出土的银锭。

利用激电法,李明雄他们完成了剖面16条,剖面线距100米、200米,点距4米,剖面总长度1240米。李明雄他们在工作中还大胆创新,在进行测线标志和成图方法时,由于工作地区没有大于1:2.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他们便用国家测绘总局1967年出版的1:5万地形图放大10倍,绘成1:5000地理图作为工作用图,采用测绳量距,地质罗盘定向确定测线位置。

经过勘测,他们在最终的“藏宝图”绘出7条脉,分别标注为M1到M7。他主编的成果报告中,重点区域M3是这样描述的:

“M3地段(3、4线剖面一带)。4线的局部磁异常显示较好,这里水深5米,是河岸向内弯曲的回水处,也是物件容易沉没之处。推断此处有铁及其它金属器件存在的可能,埋深水面下6米左右。”

“探测中发现的M1、M2、M3、M4等较异常地段,根据磁测激电异常特征和河道所处位置有利重物沉积,推断存在铁器及其他金属器件。”

2017年1月,规模空前的“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拉开序幕,通过考古发掘工作人员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从这片江中共出土文物3万余件。这次出土区域,正是25年前李明雄他们确定的小范围区域——M2-M3区域。

不敢有私心 高三网

对国家绝对忠诚

25年前的那次勘测工作,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四川地矿局的一位老地质专家透露,李明雄的具体勘测任务,当时除了这十个人,其他同事也都不知道。包括后来李明雄绘的江口沉银“藏宝图”和详细成果报告,局档案室也没有。当年李明雄用手绘方式标注了M1到M7的详细方位,这样精确的“藏宝图”给彭山县人民政府提供了两份,一份保存在县文管所,李明雄自己保存了一份。

当年探测结束后,李明雄苦心收集到相关资料,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绘制出了藏宝图,也就是“江口沉银”示意图。江口沉银的事任何场所他都只字不提,直到后来有更多科研文物机构介入,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步将沉银寻找公开化,他才让同事知道这个事。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高科资源探测仪器研究所赶到当年探测的江面,进一步采用更精细的CUGTEM-4瞬变电磁仪,对其中M3脉进行了详查,结果发现异常达上万邮量级,局部异常范围长7到8米,宽1到2米,推断低阻金属物达100多公斤,可以装一卡车。这次精测,进一步确认了李明雄他们当年探测的准确性。

亲手测量并确定了区域,结合彭山民间的传言,李明雄说:“我和同事在当年心里就很清楚,敲定的那几坨区域,肯定有沉银。”

但到底有没有动心,或者像武侠片中那样“藏宝图”被人盗走,循图去江边寻宝?“绝不敢有私心。我们地质人,从上大学时候就很清楚,为国家寻找金银,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对国家财产绝不贪恋,对国家也绝对忠诚。”李明雄说,包括他和其他同事,都把当年这次特别的找宝勘测任务,看成自己地质生涯的一次亮点。“起码我的这张图是绝对保存得好好的,连家人也没从中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来源:华西都市报

以上就是高三网为大家带来的“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三网:www.htgsw.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3D藏宝图”助力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四川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