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三网小编整理了高考中投档线和最低分数线有什么不同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中投档线和最低分数线有什么不同
资格线:
可以填报相关批次志愿的资格,也就是说这个资格线以下的人是不能填报相关批次志愿的。
最低控制分数线: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划定,由于条件各异,分数线的分差可能很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超过100分。如2004年山东省最低分数线理科为374分,同年青海省最低分数线理科是240分,相差140多分。无论差距多大,但是各地确定分数线的办法是相同的,都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例:某省2003年理科计划招生人数为34780人,根据全省考生的高考成绩排队,如按1∶1比例划定的话,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到第38258名,最后一位的高考分数为359分,则359就是该省理科最低分数线,也就是我们在报上见到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通常最低控制分数线分文科和理科线。
如2007年江苏第二批高职(专科)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360分,则低于360分者肯定不会录取,但高于也不一定会被录取,如某院校要录取500名,但报考上线人数达700人,从择优录取出发后200名就要被淘汰。
投档分数线:
投档分数线又称院校调档分数线,一般是按招生计划数1:1.2以内的比例投档确定。同一批录取的院校中,它们的投档分数线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校的生源情况决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档分数线可能高出控制分数线很多,生源不好的则低一些,但原则上它不能低于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的,每年都会不同。一般来说,同一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一个学校在一个省(市)招生,每年都有差别,有的院校在一个省(市)的分数线可能很高,而在另一个省(市)可能较低。这是由当地考生第一志愿报的多少决定的。考生第一志愿对某一院校报得较多,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就高。相反,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录取计划。
录取分数线:
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俗称的录取线。
但是,光看录取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同一个学校内不同的专业录取分数都不一样的。比如AB两个学生分数一样,也报同一所大学,A报的专业比较热门,B报的专业比较冷门,B被录取了,A却不一定会被录取。
上述分数线中只有录取分数线是院校自己决定的,前面三个分数线均由省招办划定。

高考成绩公布前半小时你在干什么?
我记得很清楚,高考成绩公布前半个小时,自己一个人在哪儿找东西,各种消磨时间,到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通过公众号查出来了成绩,刚过本科线,心里五味杂陈。
1、高考出成绩前半小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在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晚上,自己心里是非常紧张的,因为高考的本科分数线在公布成绩当天出来,当时觉得分数线有点高,自己可能到不了,心里就贼难受,在哪儿翻来覆去的找东西消磨时间,玩儿游戏没心思,看视频没心思,隔几分钟就要去扒拉下看成绩出了没有,心里跟有一个猫一样,在哪儿一直挠啊,挠啊,那个时间是真的煎熬,一直到十一点多,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查询成绩了,当时看到一个班里成绩倒是二三十的人都过本科线了,我觉得我也是可以的,但是成绩查完傻眼了,刚过本科线两分,心里很难受。
2、出完成绩心里五味杂陈。
出完成绩以后,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没想到自己努力了这么久竟然只是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我平常还算是挺努力的,平常的考试中,我只有两次没有过本科线,其他时间都是过本科线而三十分的,结果这次高考发挥成这样,在看完成绩之后我就开始想是不是最后那段时间自己把自己压的太紧了,造成自己考试失利了,那一天晚上我反思了很久,半夜的时候看了一眼手机,凌晨三点,后来也只能是自嘲的笑笑,自己也就这点本事,成绩不如别人,没什么好说的,菜就是菜了,收拾下心情该睡觉了,但是,真的很难睡着啊。
3、出完成绩报考志愿又成了一大难题。
高考过后的报考志愿又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成绩实在是太尴尬了,要么你就别给我过本科线,要么你就多过几分,结果给我来一个这么尴尬的境地,后来我爸专门跑去找老师问了,回来以后,他问我本科报不上的话愿不愿意去报士官生,我当时楞了下,但是还是答应了, 我相信做一个士官生可能会比去念专科好一点,只是后来,唉,自己士官生体检太紧张,心率直接一次160,一次140,士官生也与我无缘了,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觉得上天就是在捉弄我,不然怎么可能让我一次次的在这些地方失利?
后来二次征集志愿,我算是报上了一个三本学校,只是学费确实是高的离谱,一年将近两万块钱,虽然在高考上我摔了一跤,但是我相信以后考研,我一定会把它给弥补回来的,我不会让自己一直这么差劲下去!
综上,在高考成绩出来前的半个小时,自己一直是在哪儿找东西消磨时间,好不容易高考成绩出来了,自己又是这样一个尴尬的成绩,后来又有那么多的事情挨个打击我,但是最后它们还是没有打倒我,而我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打击变的更强!
高三网
高考省控线和投档线有什么区别?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省控线和投档线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
每年高考录取的时候,因为太多的专业术语凑一块儿,考生和家长头昏脑胀,实在不知该如何保持清醒。填志愿的时候好不容易搞懂了位次和专业级差,录取时候还遇上啥省控线、模拟线、投档分数线…如此多的线,真是绕晕了脑袋。现在,就来为大家理一理这些线与线的区别!
一、省控线---
省控线,全称是"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定线。既然是省定线,那当然就是各省划定的各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省控线的划定是根据高校文理科招生计划数、选科及等级要求、考生成绩,参照既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相关性因素,按照一定的划线比例确定。通常情况下,由于考生在地域、院校、专业等选项上的差异,省控线上线人数与同批院校计划招生数是不可能完全吻合的。因此,为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省控线需要“宽容”一点,来容纳考生的多样化选择。
二、 模拟投档线---
模拟投档线是指在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前,按照招生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和调档要求进行模拟投档时,形成的各院校模拟投档最低分。院校可以根据模拟投档的生源情况进行调档比例的调整,每模拟一次就形成一个模拟投档最低分,即一条模拟投档线。由于模拟投档线是在模拟过程中形成的,模拟投档线和正式的院校投档线之间存在变数与差距。在投档时,考生应以院校正式的投档分数线为准,只可将模拟投档线作为参考。通常,模拟投档线与院校的正式投档线差距不大。
三、院校投档分数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03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在经过模拟投档和比例调整,所有院校根据生源状况确定最终调档比例后,形成院校实际调档最低分,即投档分数线。投档分数线不是事先形成的,而是在对院校投档完成后自然形成的。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
四、资格线---
资格线,即可以填报相关批次志愿资格的分数线,也就是说这个资格线以下的人是不能填报相关批次志愿的。其实,资格线就是省控线。
举例:某省2003年理科计划招生人数为34780人,根据全省考生的高考成绩排队,如按1∶1比例划定的话,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到第38258名,最后一位的高考分数为359分,则359就是该省理科最低分数线,也就是我们在媒体见到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通常最低控制分数线分文科和理科线。比如,2016年四川省的省控线为文科:本科第一批540分;本科第二批
480分。理科:本科第一批532分;本科第二批453分。
五、录取线---
录取线即招生院校按计划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或者是分专业最低分数线。在录取中,院校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安排,并提出考生录取退档意见后,形成了实际录取分数线,即各院校实际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同一招生院校的不同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会有所不同)。录取分数线也不是事先形成的,而是在院校完成录取后产生的。
另外,模拟投档线、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都是就某一所院校而言的,不同院校生源状况不一致,将形成不同的模拟投档线、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
以上就是高考相关线的内容。
以上就是高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中投档线和最低分数线有什么不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三网:
www.htgsw.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